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04-20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214月14日在洪洞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洪洞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李俊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洪洞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抓好党建、守好底线、树好形象、谋好发展、惠好民生”工作部署,顶住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环境治理等多重压力,全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精准安排防疫资金1700余万元,主动消除进口冷链食品传播隐患,主动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80万人的人口大县保持了输入病例为零、内部感染为零的“双零”目标,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和县委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选派百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料、销售、资金、物流等难题,全年减税降费1.96亿元;积极激活消费市场,组织县乡两级干部直播带游带货系列促消费活动,以最快速度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237元和13911元。

(二)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新经济业态,努力拓展新增长领域,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全力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总产达7.2亿斤新发展特色农作物7700余亩,富硒小麦、药茶、玉露香梨、赤焰辣椒等特优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紫番茄种植、牧原生猪养殖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被评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13万亩。工业转型稳步推进,华翔集团在主板成功上市,洪洞陆港型国家级综合物流园开通运营,布农沼气、国耀兆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投产发电,上海雅运高端精细化工项目落地实施;聚焦“六新”突破,实施总投资45亿元的年产144万吨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规划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县域服务站项目,为企业信息化改造升级搭建了良好平台。二是培育发展新引擎,全面发力文旅产业,以全省“游山西就是读历史”全域旅游品牌塑造活动为契机,成功举办大槐树文化节、造父文化节、“三月三”走亲习俗等“寻根铸魂悦生活”系列高规格文旅活动,承办了山西省第二届金牌导游大赛,实力上榜“全国旅游百强县”,全年旅游总收入达71.4亿元,文旅产业已逐步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厚植发展新优势,坚持“项目为王”,实行县级领导包联机制,常态化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主动上门送服务、办实事,实施了总投资221亿元的63个重点项目。以开发区为平台,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全年签约项目9个,签约额36.15亿元;开工项目5个,投资额16.15亿元;投产项目5个,全省“三个一批”活动临汾现场会在洪洞召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组建15个招商小分队,打好专业招商、靶向招商、以商招商“组合拳”,先后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举办项目招商恳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坚持把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得到新提升。脱贫攻坚圆满收官,4082户9958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两类户”返贫致贫风险全部解除,兑现了“脱贫攻坚一户不落,小康路上一个不少”的庄严承诺。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引进新思路、新理念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强力推进企业治污,开展重点行业深度减排、挥发性有机物和砖瓦行业专项整治;坚决推进散煤整治,实施了12个乡镇、236个村、50193户的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县域海拔600米以下实现清洁能源改造全覆盖,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0.6%。强化汾河流域污染治理,集中排查整治入汾排污口,实行三级“河长”24小时常态化巡查,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赵城、广胜寺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汾河水质稳定退出劣V类。坚持统筹治土,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强化企业污染管控、固废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营造林1万亩,植树110万株,完成51个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公转铁”,完成煤焦大宗货物“公转铁”615万吨重大风险管控有力,“三零”单位创建为抓手,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实行领导陪访、下访、包案制度,引导群众依法反映问题,理性表达诉求,全年越级访下降40%。以城乡建筑领域为重点,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共整治隐患1.8万余条,聘请国家级专家对煤矿、危险化学品等行业进行全面体检,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考核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重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打掉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集团7个、恶势力团伙13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全部到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部完成;扎实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煤炭、煤化工产业变革,促进产业提质升级,一批光伏、风电、生物质热电联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落地实施。把开发区作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园区功能,建成标准化厂房6万余平方米;不断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强化开放合作,与省综改区共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合作打造“山西能源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积极推动项目用地改革,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打造了110亩“标准地”,项目拿地即可开工;营造“六最”营商环境,不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压减审批事项12%、办理时限59%、审批环节12%、证明事项51%,审批效率极大提高。

(五)民生福祉得到全面提升。一是着力办好教育,中小学县管校聘改革基本完成,招录补充276名教师和55名省级特岗教师;新建幼儿园1所,改扩建各类学校7所;中高考质量稳步提升,中考平均分在全市位次持续前移,一、二本达线人数、达线率再创新高。二是强化各类保障,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以打造“系统组织劳务输出先行县和细分领域劳务品牌标杆县”为目标,创建安心、放心、温馨的“洪洞三保”老家劳务服务品牌,培训各类技能人才9600余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000余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12亿元,改造农村危房728户,分配各类保障性住房427套。三是持续改善城乡面貌,主动融入临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启动城区风貌控制及建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朝阳街改造、涧河南岸道路建设等工程,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启动了玉峰西街贯通南同蒲铁路工程,实施了新洪二中、集中供热扩容、第二污水处理厂、恒富煤焦集运站(洪洞境)公路连接线一期等基础设施工程;高标准推进靓城提质三大行动,拆除违法违规建筑39处、广告等附着物3100余处,完成管线下地7000余米,施划停车位8000余个,打造靓城提质景观点4处,城市的颜值、气质、价值得到有效提升。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完成改厕3.7万余座、清理垃圾5.5万吨、饮水提质1.1万余户,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5个。

(六)政府履职能力持续增强。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全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代表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意见,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政协提案262件,满意率100%。数字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智慧城市“两中心,一平台”建设完成,县乡政府协同办公平台规范运行,在线政务服务实现全覆盖。政府信息公开体系进一步健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制定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全面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法律顾问制度,坚决纠治“四风”,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残疾、妇女儿童等事业都有了新进步,审计、统计、人防、应急、文物、气象、档案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深走实,办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就,在爬坡过坎中书写了奋斗篇章。这是综合实力逐年增长的五年,全县公共预算收入从6.5亿元增加到9.2亿元,年均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3亿元增长到73亿元,年均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344元提高到32237元,年均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921元提高到13911元,年均增长7%。这是发展质效优化提升的五年,累计压减煤炭产能30万吨、焦化产能126万吨,关停洗煤企业30家,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分别增长5.9%和13.5%。这是发展条件持续改善的五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批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用。这是深化改革全面突破的五年,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非行政审批全部取消。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新增企业1866家。这是民生福祉大幅提高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7147人,社保五项参保人数达到268万人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均取得新的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每一分收获都浸透着汗水、凝聚着心血,都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洪各单位、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洪洞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人均GDP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30%左右、全省平均水平的50%左右、全市平均水平的60%左右;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制造业占比较低,经济创新力、竞争力不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全域旅游处在起步阶段,优势没有充分发挥,高质量转型任务依然艰巨;三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还有差距,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四是社会治理任重道远,防范化解风险任务依然艰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五是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还有“堵点”“难点”,个别部门作风不实,行政效能有待提升,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洪洞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实现转型出雏型的关键五年。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洪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为主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山西绿色转型发展排头兵、临汾省域副中心城市标杆县”。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持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力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煤机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木材产业集群,供给体系质量效率逐渐增强。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城市能级持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主要生态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打造绿色发展“洪洞模式”。社会文明全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德孝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等重大文化标志精彩展现,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活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民生福祉愈加厚实,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幅上升,就业总量更加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日臻完善,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高,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络初步形成,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彰显。

“十四五”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新增长极、换道领跑、优势转换、文旅强县、新型城镇化、农业特优、数字洪洞、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技能富民战略,全面建设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开局决定全局,启程决定全程。根据县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领袖“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抓好党建、守好底线、树好形象、谋好发展、惠好民生“五好思路”,瞄准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山西绿色转型发展排头兵、临汾省域副中心城市标杆县“五大定位”,稳妥处理发展与安全、重点与全面、当前与长远、质量与速度、产业发展与城乡统筹“五个关系”,凝心聚力谋发展,锐意进取拓新局,乘势而上全面建设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以上,各项约束性指标力争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五个第一”,即扛牢第一责任,坚定不移抓好党建;紧盯第一防线,竭尽全力守好底线;优化第一要素,持之以恒树好形象;抓实第一要务,毫不动摇谋好发展;瞄准第一导向,矢志不移惠好民生。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坚持在县委的全面领导下,牢牢做到“五个强化”,即强化战略定力,秉持抓发展、抓经济、抓项目、抓服务久久为功的工作定力,一以贯之、一干到底;强化系统观念,兼顾重点与全面、城市与乡村、当前与长远、质量与速度、现实与可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强化机遇意识,抢抓转型综改、能源革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期”“窗口期”,聚焦“六新”突破,在新发展格局中重塑洪洞竞争新优势;强化实干精神,谋划要实、方案要实、机制要实、作风要实,以务实的态度啃硬骨头、做难事情,苦干实干加油干;强化结果导向,勇于争先进位,敢与强者比拼,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衡量工作成效。

今年,县政府将以此为遵循,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为先,争当绿色转型发展排头兵

产业是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支撑和核心,是当前我县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和不足。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全局谋划,重点推进,建立洪洞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小升规”工作作为培育市场主体的主要抓手,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以年主营业收入500—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和精准帮扶,推动尽快上规升级。加大税费、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推动焦化行业向下游延伸发展,配套精细煤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焦炉煤气高质利用及下游化工产业,打造焦化配套升级加工产业集群。推进煤炭行业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开采试点,促进建设矿井尽快投产达效,提升洗选加工产业水平。全面深化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战略合作,加快发展以煤、煤焦油、石墨、生物质等为原料的碳纤维、石墨烯等技术,积极打造“山西能源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推进由“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

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有基础、有优势的产业,着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依托和发扬华翔集团的技术优势,瞄准新型装备制造重点领域和技术前沿,加快推动5G与传统制造企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3D打印、智能机器人、矿用智能机器人等项目落地。打造煤机制造产业集群,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培养一批煤机装备制造企业,推动埠瑞联特、中烨煤机、无锡协辉等煤机装备制造项目尽快投产。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引进氢能、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烯谷烯炭复合锂电池项目年内投产运营,加快虹翔LED光源、中广核风力发电、大唐80MW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全县杂粮、畜禽、蔬菜、鲜干果、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打造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依托龙马、辛村等乡镇丰富的杨树资源优势,强化对外合作,搞好木材资源再利用、深加工,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全面加强5G基站建设,年内率先在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并与行业深度融合,大力开展物联网试点县创建工作,支持传统物流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和互联互通,切实把现代交通网络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四是做强做优第三产业。紧盯“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融合推进洪洞全域旅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启动大槐树景区拓展、旅游演艺及旅游综合体、广胜寺景区开发、兴唐寺景区开发等一批全域旅游项目,扎实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和“黄河人家”创建;继续举办好大槐树文化节、“三月三”走亲习俗、广胜寺文化旅游节、重阳节祭祀造父大典等主题活动,提升“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影响力;借助全省“游山西、读历史”活动机遇,开辟文物古建游、文化遗产游、红色文化游、生态康养游、农俗体验游、研学体验游等特色旅游线路;以加强文物保护开发为抓手,对历史文物、非遗文化进行立体式保护,让文物“活”起来;持续深化“文明守望”“乡村记忆”工程,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加快推进洪洞陆港型国家级综合物流园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示范物流园区。扩大汽车、住房、家电等商品消费,提振住宿、餐饮、培训等服务消费,培育网红打卡、特色小镇等新型消费,实现餐饮、家政、健康、养老等服务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

(二)聚焦项目为王,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蓄势积能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要更加突出“项目为王”理念,把精力和重心集中到项目上来,抓早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认真谋划储备项目。紧密结合我县煤焦化传统产业优势,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力度,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链条型、基地型、龙头型高端项目。紧扣中央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谋划补充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项目,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厚植优势,实现赋能蓄势。谋划建设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项目,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惠好民生”。

二是抓紧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总投资56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3亿元的120项重点项目。要继续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制,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县级包联领导要带头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确保项目建设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精准招商,继续发挥招商小分队职能作用,坚定“走出去”,盯紧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大湾区等发达地区,主动叩门招商;持续“引进来”,广泛邀请企业、客商来洪考察洽谈,精准推介产业项目,努力促成一批合作项目。拓展招商渠道,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通过现有投资者引进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实现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企业招商。强化服务保障,认真落实《洪洞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洪洞县2021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细则》,继续梳理国家和省市支持地方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真正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招商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为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认真落实“领办、专办、代办、一网通办”“标准地+承诺制”“要素跟着项目走”三个方案,全面实施审批环境优化、监管环境优化、营商形象提升“三项行动”,开展容缺受理、证明事项承诺制、“非必要不打扰”、包容审慎监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可能简化办事流程。落实重点建设项目“一企(工程)一警制”,严打侵企扰企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营商环境社会化监督,从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企业家、群众中聘任一批社会监督员,收集采纳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建设的合理意见,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公平公正服务。

(三)聚焦“六新”突破,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纵观转型成功的地区和发达地区走过的路,无不是靠创新“起家”、靠创新“成家”、靠创新“发家”。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着力打造创新生态小气候,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是建设创新平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山西能源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为引领,加大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西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壮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中德产业科技孵化园在我县落地。

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在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全覆盖”的基础上,分批推进“小升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引进平台型、网络型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引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瞪羚”“独角兽”企业;探索建立创新导向科技经费支持机制,设立“全县创新奖”,促进一批原创性成果在洪洞转化。

三是聚集创新人才。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落实好人才新政省“12条”、市“17条”,启动人才培养计划,依靠企业和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本土人才开发投入机制,为人才留在洪洞创造全方位便利条件。

四是营造创新氛围。大力推广“人人创新、全员创客”理念,推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等领域创新,着力打造源泉充分涌流的创新生态高地。讲好“槐乡工匠”故事,积极弘扬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创新之花开遍槐乡大地。

(四)聚焦开发区建设,不断促进开发区提质升级

开发区建设是“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重要支撑,是推进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和桥头堡,要倾注足够精力,集聚资源力量,全力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

一是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将项目签约、开工、投产作为开发区建设主抓手,重点抓好投资50亿元的碳基新材料投资45亿元的焦化深加工、投资10亿元的高端精细化学品、投资8.8亿元的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2.2亿元的智能输变电等项目。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确保在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

二是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引进社会资金投入,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快推进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道路交通、水电气暖等基础工作,提升发展承载力,增强企业落地吸引力。

三是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引深“三化三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形成各司其职、密切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承接好行政赋权,确保职能接得住、接得好,做到企业“办事不出区”,让企业与客商创业安心、办事顺心、经营放心。建立健全强有力的调度、督导、考核机制,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承诺即开工”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促进开发区全面提质升级。

(五)聚焦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质量效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做强种子种业加快良种推广应用。充分挖掘农田增收潜力,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实施深松整地6万亩,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4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达到10万亩以上,坚决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强粮食保险工作,充分调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特、优”发展,依托富硒土壤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富硒小麦优势区,抢占功能农业市场。大力发展刘家垣鸡心果、龙马红肉苹果、南垣红薯、南垣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省级功能农产品1个、市级1个。扎实推进品牌强农,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5个、面积6万亩,新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支持牧原生猪养殖项目全产业链发展,加快立港紫番茄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富硒冬梨”“槐米药茶”生产加工项目落地实施。

二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和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为契机,引进先进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基层延伸,加快城乡公交、供气、水电一体化,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大整治行动,引进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农村垃圾收运、清洁管护等长效机制,完成1万户农村户厕改造整村推进任务,打造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推动全域乡村面貌持续提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完成万安、明姜、曲亭、苏堡4个建制镇污水管网工程及汾河沿线重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滨河东路北延、危桥改造等“四好”农村路建设,配合做好国道341108改线工程及洪大高速前期工作。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要求,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联治“四治融合”,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三是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保持5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积极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等向农业农村倾斜,在建档立卡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展美化亮化绿化活动,切实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推进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扶贫产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促进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持续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坚持挖潜培植并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发展,助力脱贫群众从不愁温饱向生活富足迈进。

(六)聚焦城市更新,主动融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立足洪洞享誉海内外的优势,挖掘城市文脉,梳理历史街区,研究文化底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塑造文明有序、别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全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临汾省域副中心城市标杆县。

一是加快河西新区开发。全面启动实施乾峰大桥、丽水大道、滨河西路等连接新老城区和支撑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完善河西新区教育、医疗、康养、体育等公共服务布局,抓紧推进锦绣大地生活广场建设项目,打造具有标杆性的城市生活综合体。

二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编制和完善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控制与业态提升规划,整合串联城区各景点,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拓展靓城提质成果,逐步实施古城风貌控制、华人老家会客厅、中心广场提质改造及街景游园等项目,逐步推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强对杂乱建筑的规范整治。

三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逐步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着力推动市政、交通、环境、应急等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功能、形象、品位全面提升,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七)聚焦改革开放,努力构建转型出雏型发展机制

制度优势是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我们将对标省委部署的11项牵引性标志性重大改革任务,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探索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能源革命方面,积极开展能源互联网试点,走“高端化、市场化、差异化”能源产业发展之路。国企国资改革方面,要继续做好市场化出清企业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工作,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与直接兴办企业的脱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组建国资运营公司。农村改革方面,用好全省“三块地”改革试点经验,不断规范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投融资改革方面,继续创新投融资方式,依法合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建立产业基金,利用好各类政策性资金、债券资金及私募资金等,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投资力度。同时,深化拓展经济、文化、教育、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具有洪洞特色的改革亮点。

二是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把握开放新趋势,运用开放新思维,着力提高与外界打交道的能力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山西省“多区叠加”战略。积极扩大华翔集团、洪洞陆港型国家级综合物流园带动效应,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打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树立洪洞对外开放新形象。

(八)聚焦底线任务,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守住疫情、环保、安全、风险防范等防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确保全县大局持续稳定。

一是守牢疫情防控“洪洞阵地”。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和网格化管理,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逐步开展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其他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全年接种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53.3%,努力构建防疫屏障。大力倡导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建立健全大气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升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治理,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实现退末争进目标。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查测溯治”长效管护,严格日常水环境执法和重点流域专项执法,实施汾河流域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加大涧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力度。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做好沿汾排污口动态清零,力争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5.5%。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业固废治理工程,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开展矿山生态治理和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5万亩;从严落实“林长制”,全年营造林2.3万亩,植树142万株。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垃圾焚烧发电、普佑危险化学品处理项目建设,促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工业垃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三是扎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四铁”“四硬”“三严”要求,认真执行“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率先推进安委办实体化运行,危化品队伍专业化监管,严格落实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部门联合惩戒、安全生产追责问责“五个办法”,实现安全生产常态化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隐患彻查彻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企业检维修作业专项整治、城乡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五大行动”,确保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持续强化分级分类监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高危行业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责任险“五项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高标准完成第一次自然灾害普查、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提升、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五项任务”,全面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格局。强化信访“控新治旧”,着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合理控制政府债务,依法打击非法集资行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加强街面日常巡防和公共安全管理,巩固扫黑除恶成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启动实施八五普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实施文明素养基础工程,抓好志愿服务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九)聚焦民生福祉,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将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是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提质“洪洞三保”服务,打响“老家”劳务品牌,全年开展职业培训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工作,参保42.7万人以上。逐步建立符合洪洞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发展康养产业,建设城乡养老院、疗养院,促进康养与文化、旅游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让退役军人更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进教育振兴,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强化资源配置和校网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引进高端教育人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优质教育新需求;全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新(迁、扩)建中小学校3所,新洪二中力争9月份开学投入使用。深化医卫一体化改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向全民开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动态管理;实施乡镇卫生院“改善基层基础设施”项目计划,为“一老一少一青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加快推进中医院、康养中心项目建设;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切实保障基金安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县、乡、村三级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满足全民健身需求。进一步优化图书馆、文化馆布局,提档升级167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让“书香洪洞”氛围更浓。加强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德孝文化、根祖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滋养城市文化内涵。

三是着力实施民生工程。2021年,我们将努力实施好“幸福洪洞十大民生工程”,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全力以赴将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一是实施乾峰大桥、乾峰大街项目,加快打通东西城区城市中轴线;二是启动滨河西路项目,连接恒富大街、洪达路与乾峰大街,形成河西新区路网循环;三是实施滨河东路北延项目,畅通汾河东岸县城至赵城段路网连接,大幅提升县域南北向通行能力;四是启动丽水大道项目,优化洪洞西站与滨河东路跨汾河交通联系,打造城市精品迎宾大道;五是完成公园东街——文东北路项目,着力解决片区群众“出行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东城区城市路网肌理;六是实施华人老家会客厅项目,保留历史街区,延续文脉传承,打造“华夏宗亲根祖地,华人老家会客厅”;七是实施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二期项目,提升大槐树5A景区服务品质,形成“寻根铸魂悦生活”品牌重要新节点;八是实施恒东标准化小学项目,年内完成教学楼主体工程,提升洪洞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布局;九是完成中心广场提质改造项目,打造“靓城提质”新名片,为群众提供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休闲场地;十是启动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项目,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满足人民健康生活新需求。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将统筹推动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等群团工作;统筹审计、统计、史志、档案、气象、外事、保密、老龄、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

(十)聚焦初心使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面建设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政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作风,勇担当,善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新局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

二是坚持担当作为,增强发展定力。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抓好落实作为第一责任,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切实增强责任担当,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完善目标管理和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对确定的重要工作和改革事项责任到人、抓实见效,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法治理念。政府系统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要带头崇尚法治、敬畏法律,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纠正执法不公正不文明的现象。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坚持转变作风,增强行政效能。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把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抓实管好。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和奋斗激情,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坚决消除“中梗阻”。发扬言必行、行必果和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雷厉作风,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落实、高质量完成。

五是坚持廉洁奉公,增强清廉本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大力压减行政开支。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突出关键领域,强化审计监督,严惩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洪洞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在转型发展上率先出一条新路来,乘势而上奋力谱写洪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附: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注释

1.“三篇光辉文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

2.“四为四高两同步”:“四为”指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四高”指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两同步”指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陆港型国家级综合物流园:《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将临汾市列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洪洞陆港型国家级综合物流园是全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节点之一。

4.“六新”:即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

5.“两类户”:脱贫监测户、边缘贫困户。

6.“公转铁”: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促使更多的大宗商品从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

7.“三零”单位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8.“三供一业”:国有职工家属小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

9.“标准地+承诺制”:将一块“标准地”项目全流程分为地块定标、按标出让、承诺许可、按标施建、对标验收五个阶段,采用一块“标准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的方式,全面容缺、联合审批。

10.“标准地”:将拟出让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产业导向和投入产出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等控制指标及违约责任予以明确。

11.人才新政省“12”条:山西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在完善创新制度、集聚创新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的要求,制定出台《山西省建设人才强省  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举措》。

12.人才新政市“17”条:临汾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央、省委要求,着眼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制定出台了《关于构建临汾市人才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试行)》,从创新引才机制、健全育才机制、建立留才机制、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17条举措。

13.“六最”营商环境: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14.“放管服效”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

15.“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

16.“黄河人家”:依托黄河流域及其相关资源,以黄河山水、黄土风情、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地方民俗、戏曲歌曲、特色美食等为主要吸引物,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以院落为基本单元,合法经营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服务单位。

17.“文明守望”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程。

18.“乡村记忆”工程:通过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

19.“三个一批”:开发区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

20.“三化三制”:即开发区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21.“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全国农产品质量标准。

22.“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3.省委11项牵引性标志性重大改革任务: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深化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扎实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实施“五水综改”,改革文化体制,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24.“三块地”改革:即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25.“四方责任”:在疫情期间,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

26.“四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27.“双控双减”:PM2.5和臭氧浓度控制减少。

28.“三管三必须”: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

29.“洪洞三保”:即老家保安、老家保洁、老家保姆品牌建设。

30.“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31.“独角兽”企业: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洪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2000921号  网站标识码:1410240020

联系电话:0357-6222148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洪洞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2402000402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