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洪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2000921号 网站标识码:1410240020
联系电话:0357-6222148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洪洞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镇区集中供热作为镇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镇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与镇区环境密切相关,与镇区能源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满足洪洞县赵城镇区供热的需要,改善镇区居民居住环境,统筹安排一定时期内的镇区热源、热网建设,提高供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1、本次规划供热范围:
洪洞县赵城镇镇区,规划总供热面积为100万m2。
2、规划年限:
近期2018年~2020年,远期可展望至2030年。
二、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本供热规划,以洪洞国耀兆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抽气余热作为热源实现赵城镇镇区供热需求。规划供热面积约100万m2。
三、供热热区及热源规划
1、热区划分
规划范围内共划分3个热区。
洪洞县赵城镇规划新区热区划分表
热区号 | 热区范围 | 2020供热面 积(万㎡ ) | 2020年负荷(MW) |
RQ1 | 北街、磨头、沙桥庄 | 32.48 | 16.22 |
RQ2 | 西街、东街、南街、东堡 | 46.77 | 23.39 |
RQ3 | 南关 | 20.80 | 10.40 |
合计 | 100.05 | 50.01 |
2、近期规划热源规模及供热范围
现状热源:小区商品房内燃煤小锅炉供暖;二层楼和平房是一家一户的小煤炉供暖。
规划热源:山西兆林热力有限公司以洪洞国耀兆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抽气余热作为热源实现赵城镇镇区的供热需求。
供热能力:100万平米。
供热范围:赵城镇镇区的小区商品房、二层楼及平房。
四、供热系统规划
1、供热首站:洪洞县赵城镇镇区供热首站所用热源由洪洞国耀兆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抽气余热提供。本规划将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抽气余热输送至供热首站,首站采用汽水换热,配置热网加热器及循环水泵。2020年:供热面积100万平米、首站供热能力90MW;2030年:供热面积200万平米、首站供热能力190MW
2、热力站:根据区域划分,本工程初步规划设置热力站11座,每座能力为5万㎡左右。
公示时间:2018年 10月11日至11月21日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并将意见以书面形式于11月21日前送(寄)至洪洞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或电子邮件发送至hdcjbangong@163.com邮箱,联系电话:0357-6210172
洪洞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2018年 10月10日
第一章 总则
镇区集中供热作为镇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镇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与镇区环境密切相关,与镇区能源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满足洪洞县赵城镇区供热的需要,改善镇区居民居住环境,统筹安排一定时期内的镇区热源、热网建设,提高供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特编制本规划。
贯彻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制定明确的规划指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人居生活质量,促进镇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具体如下:
1、坚持以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程序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因地制宜,广开热源,环保节能,科学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优化配置优势资源,发展镇区集中供热事业。
3、治理大气煤烟型污染,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深入调查论证,准确核实热负荷,合理确定供热方案和有关参数。
1、供热规划要在满足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段规划实施。
2、根据热负荷需求及现有热源情况,规划供热的合理分区。
3、大力开发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并积极培养清洁能源供热市场;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替代煤供热的力度,改善大气质量。
4、加大建筑节能力度,新建建筑必须满足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已有建筑应逐步实现节能改造,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5、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满足热用户用热增长的需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日修订版);
6、《集中供热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7、《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
9、《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10、《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2013);
11、《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 51074- 2015);
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13、《工业锅炉房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16、《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14);
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1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9、《洪洞县赵城镇总体规划》(2013-2030)
1、本次规划供热范围:
洪洞县赵城镇镇区,规划总供热面积为100万m2。
2、规划年限:
近期2018年~2020年,远期可展望至2030年。
规划目标:本供热规划,以洪洞国耀兆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抽气余热作为热源实现赵城镇镇区供热需求。规划供热面积约100万m2。
规划理念为:“节约型社会、清洁家园”,内涵包括:“清洁、节约、高效、循环”。
1、制定近期远期的供热规划。
2、制定远期镇区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目标及方向。
3、统筹协调热源发展及镇区建设的空间、时序关系,科学合理安排供热方式、供热范围。
4、故障分析、解决措施及应急预案。
5、镇区集中供热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本规划是洪洞县赵城镇镇区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经履行法定程序后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任何单位、组织、团体和个人不经履行法定的修改程序不得擅自更改。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冬季平均气压 97250pa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8℃
采暖期(≤+5℃)的天数 104d
采暖期(≤+5℃)日平均温度 0.2℃
历年极端最高温度 40.7℃
历年极端最低温度 -18.9℃
年平均气温 12.1℃
最大冻土深度 61cm
商业建筑 16~18℃
浴室 25℃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 20℃
办公室 16~18℃
食堂 14℃
洗漱间、厕所 12℃
本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表3.1.2-1 中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赵城镇镇区气象条件、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得出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如下:
表2-1采暖热指标推荐值qh(W/㎡)
建筑物类型 | 住宅 | 居住区 综合 | 学校 办公 | 医院 托幼 | 旅馆 | 商店 | 食堂 餐厅 | 影剧院 展览馆 | 大礼堂体育馆 |
未采取节能措施 | 58-64 | 60-67 | 60-80 | 65-80 | 60-70 | 65-80 | 115-140 | 95-115 | 115-165 |
采取节能措施 | 40-45 | 45-55 | 50-70 | 55-70 | 50-60 | 55-70 | 100-130 | 80-105 | 100-150 |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经过实地考察并参考赵城镇气象条件,现状 2018年底,镇区建筑没有采取保温节能措施,并且建筑以二层楼和平房居多,在2020年给镇区供暖的同时应该为镇区居民建筑采取保温节能措施,所以2020年在镇区建筑采取节能措施的条件下,建筑综合热指标取50W/㎡;
规划供热面积:100万㎡
表2-2洪洞县赵城镇规划新区热负荷表
热力站 | 热力站地点 | 现状建筑 面积 (万m2) | 2020年建筑面积(万m2) | 2020年供热面积 (万m2) | 2020年热负荷(MW) | 2030年建筑面积(万m2) | 2030年供热面积 (万m2) | 2030年热负荷(MW) |
R1 | 北街 | 15.62 | 25.75 | 21.35 | 3.55 | 45.25 | 40.26 | 6.71 |
R3 | 3.55 | 6.71 | ||||||
R5 | 3.55 | 6.71 | ||||||
R2 | 磨头 | 4.85 | 8.75 | 6.45 | 3.23 | 13.55 | 12.50 | 6.25 |
R4 | 沙桥庄 | 2.95 | 5.76 | 4.68 | 2.34 | 9.58 | 8.89 | 4.45 |
R6 | 西街 | 12.76 | 13.26 | 13.18 | 6.59 | 25.36 | 25.25 | 12.63 |
R7 | 东街 | 10.92 | 15.42 | 15.34 | 7.67 | 31.43 | 30.35 | 15.18 |
R8 | 南街 | 10.07 | 16.57 | 15.45 | 7.73 | 30.05 | 28.95 | 14.48 |
R9 | 东堡 | 2.55 | 3.00 | 2.80 | 1.40 | 5.80 | 5.66 | 2.83 |
R10 | 南关 | 15.8 | 22.50 | 20.80 | 5.20 | 39.60 | 38.20 | 9.55 |
R11 | 5.20 | 9.55 | ||||||
合计 | 75.52 | 111.01 | 100.05 | 50.01 | 200.62 | 190.06 | 95.05 |
热区按以下原则划分:
1、按不同热源承担的供热范围划分。
2、按便于组织分期实施的原则划分。
3、按街道地块划分。
4、按便于管理,建筑类型相近及经济规模划分。
规划范围内共划分3个热区。
表3-1洪洞县赵城镇规划新区热区划分表
热区号 | 热区范围 | 2020供热面 积(万㎡ ) | 2020年负荷(MW) |
RQ1 | 北街、磨头、沙桥庄 | 32.48 | 16.22 |
RQ2 | 西街、东街、南街、东堡 | 46.77 | 23.39 |
RQ3 | 南关 | 20.80 | 10.40 |
合计 | 100.05 | 50.01 |
现状热源:小区商品房内燃煤小锅炉供暖;二层楼和平房是一家一户的小煤炉供暖。
规划热源:山西兆林热力有限公司以洪洞国耀兆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抽气余热作为热源实现赵城镇镇区的供热需求。
供热能力:100万平米。
供热范围:赵城镇镇区的小区商品房、二层楼及平房。
1、赵城镇供热首站概况
洪洞县赵城镇镇区供热首站所用热源由洪洞国耀兆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抽气余热提供。本规划将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抽气余热输送至供热首站,首站采用汽水换热,配置热网加热器及循环水泵。
具体流程:汽轮机产生的抽气余热通过输送管网送至供热首站热网加热器,一次网回水经热网加热器换热后作为一次网供水。由于热网压力大、温度高,加之用户均采用铸铁散热器,故采用间接连接方式。一次网热水经热力站换热后送至各采暖用户。一次网热媒参数取120/60℃,二次网热媒参数取75/50℃(散热器)或45/35℃(地暖)。
2、建设规模
供热首站公用系统供热主管道、抽气管道、凝水管道、供热管道土建及电气主要工程等按2030年远期供热能力设置,热交换设备、循环水泵等可按2020年供热能力设置,首站内预留2030年供热设备安装预留空间。
2020年:供热面积100万平米、首站供热能力90MW
2030年:供热面积200万平米、首站供热能力190MW
热力站负责采暖热负荷的交换和分配。热力站供热规模以5-10万㎡建筑面积为宜。本规划热力站均为水—水式换热。
1、热力站布置原则
(1)热力站尽可能布置在热负荷密集区域
(2)热力站的设置规模以方便管理,易于调节为原则。各热力站规模尽可能控制在5~10万㎡
(3)每个热力站的占地面积一般在100-200㎡左右。
(4)每个热力站一、二次网采用间接换热的方式。
2、用户热力站负责采暖热负荷的交换和分配。在热力站中,一次管网120℃的高温供水经换热器换热后水温降为60℃,回到一次管网回水管;二次管网50℃的回水经换热器换热后水温提高到75℃供用户采暖用热或以35℃的回水经换热器换热后水温提高到45℃供用户采暖用热。
每个热力站一般设两台板式换热器,两台循环水泵,两用一备,设一套变频调速装置。热力站采用变频调速泵补水定压,定压压力根据各站的具体情况定,选用两台补水泵,一用一备,一次网进站设调压阀和除污器,换热器前设过滤器。二次网循环水泵入口前设除污器。进换热器前设过滤器,另外设补水泵和软水系统。
根据区域划分,本工程初步规划设置热力站11座,每座能力为5万㎡左右。
表4-1热力站布置规模
热力站 | 供热规模(万m2) | 供热能力MW |
R1 | 10 | 6 |
R2 | 10 | 6 |
R3 | 5 | 3 |
R4 | 5 | 3 |
R5 | 10 | 6 |
R6 | 15 | 9 |
R7 | 10 | 6 |
R8 | 10 | 6 |
R9 | 5 | 3 |
R10 | 10 | 6 |
R11 | 10 | 6 |
合计 | 100 | 60 |
1、热水管网采用双管闭式系统,枝状布置。
2、管网布置根据已确定的供热管网系统形式和各用户的热负荷、供热区域内的地形图、热源位置、供热最大负荷、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下设施和供热区域内的发展规划等资料进行。
3、供热管网的主干线敷设在热负荷较集中的镇区街区道路下,分支管线应尽量靠近用户,设计时力求达到经济合理。
4、供热管网的布置尽量考虑与其它镇区公用设施相协调和互不妨碍。管位宜设在非机动车道下。新建区供热管道敷设管位按《城市管线综合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旧区供热管道敷设结合具体情况按镇区规划主管部门核定管位执行。
(一)热水管网布置型式
根据热源的位置,结合新区实际情况,热水管网按枝状管网布局。枝状布置的管网型式简单、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管径随着与热源距离的增加和热用户的减少而逐渐减少。
(二)管网走向及敷设方式
1、镇区道路上的热力网管道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同一条管道应沿街道的一侧敷设。
2、穿过厂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3、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本次规划的热网管线皆沿镇区道路直埋敷设。
1、调节方式:
一次网系统采用质、量混合调节方式,即热网循环泵为变速泵,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对热网的流量及供热温度同时进行调节,以达到节能运行之目的。
2、控制方式:
在供热站的控制室设中央监控管理系统,辅助间设现场控制机,实现对供、回水温度、流量、压力、热网补水量及供热量的监测与计量,同时对循环泵、补水泵等设备进行监测与控制。热网控制根据最不利点压差,控制热网循环泵的转速,以满足全网的需要,最终实现对热源及热网的自动控制。
采用集散控制型的SCADA系统,上级为监控中心(MCC),下级为若干个远程终端站(RTU),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将各终端站与监控中心相连,各部分协调工作,实现热网监控的各项功能,即基本的检测(控制)功能由RTU来完成,MCC实现对全网的监测及协调。
1、热力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应高于供热介质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2、热水热力网回水压力不应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且任何一点不应低于50kPa。
3、热水热力网循环泵停止运行时,应保持必要的静态压力并满足不使热力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且不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允许压力。
1、热力网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及允许最大流速
热水管道 0.5mm 2.0m/s~3.0m/s(≥DN100)
2、推荐比摩阻值
热水网主干管推荐比摩阻 30~70Pa/m
热水网支干管比摩阻应按压损平衡法计算确定,并留有负荷不确定余量。
热水网支线应按压损平衡计算确定,并同时满足:
比摩阻≤300 Pa/m,流速≤3.5m/s。
本供热站建成后,预计每个供暖期可提供供热量209157.12GJ,年可节约标准煤7136.44tce;
在淘汰分散采暖锅炉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因原煤堆存、炉渣无序堆存及处置等带来的粉尘无组织排放、不良景观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一)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控制镇区烟煤型污染
2、加强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的监管
建立健全镇区大气环境质量预警机制环保部门对镇区大气环境质量连续 3 天出现三级以上天气,发出黄色预警,对重点排污企业限排;连续 5 天出现三级以上天气,发出橙色预警,全市排污企业停止生产,各发运、仓储散状物的企业停止卸装和发运,建筑施工单位停止施工;连续 7 天出现三级以上天气,发出红色预警,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对周边县市的企业实施停产。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
1、大力推进镇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善镇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快镇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投运率。
2、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改造。
3、强制要求化工、焦化、电力、冶金企业实现废水不外排。
4、积极开展镇区污水资源化工作,提高污水回用率。
5、加强镇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措施
1、建立健全镇区垃圾收集系统,回收废旧资源。
2、推进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3、加强镇区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管理。
(四)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巩固已建成噪声达标区的建设效果,达标区内严禁单位和个人随意设置噪声污染。
2、有效控制噪声源,对超过功能区噪声标准的噪声源实现强制治理,逾期不达标的坚决取缔。
3、商店、娱乐场所等要限时作业,噪声不得超过洪洞《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中的具体规定。
4、镇区建筑施工工地要加强现场的环境管理,采取防尘减噪措施。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天前向环保部门进行申报。
5、铁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铁路噪声的监督管理。火车车站(包括编组站)、调车场在指挥作业时应适当控制高音喇叭音量,并逐步将高音喇叭改为低音广播系统,或无线通话联系作业。在镇区附近运行的铁路机车,应严格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有关要求鸣笛信号。
(五)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城乡绿化系统建设。镇区建设主管部门要在城乡主要街道两侧,实施最大限度的折墙透绿、拆墙建绿,实现绿色共享。
2、加强镇区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植树造林工程的档次和水平,依法治林,依法护林,不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理有可能发生的供热系统的重大事故,保证安全、稳定和连续供热,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一、事件等级
1、一般突发供热事故(Ⅳ级):指事态比较简单,涉及面小,影响不大,无伤亡或伤亡人数较少,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责任单位职能部门自身力量能够协调处置的一般事件。
2、较大突发供热事故(Ⅲ级):指事态比较复杂,在一定区域内对公共安全等造成较大危害和威胁,已经造成2~5人伤亡或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需调度少数部门力量处置的事件。
3、重大突发供热事件(Ⅱ级):指事态复杂,在一定区域内对公共安全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造成6~29人伤亡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需调度多个部门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4、特大突发供热事故(Ⅰ级):指事态非常复杂,对全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严重的危害和威胁,已经造成30人以上或1000万元以上特别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需市政府动员全市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各方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特别严重的紧急事件。
二、应急预案的启动
应急预案的启动按照分级启动的原则实施。
1、 特大(Ⅰ级)、重大(Ⅱ级)两个级别的突发性供热事故的应急预案启动,由镇区应急领导组上报县应急委员会研究决定,由县应急办公室负责公布。
2、较大(III级)突发供热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由镇区应急领导组报告县应急办公室,并按规定自行发布。预案启动后,镇区主要领导负责现场处置。
3、一般(IV级)突发供热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由镇区应急领导组报告县应急办公室,并按规定自行发布。预案启动后,镇区分管领导负责现场指挥处置。
1.基本应急
1)当确认突发供热事故即将或已经发生时,镇区应急领导组应立即向县应急办公室报告警情,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展救援工作。
2)参与处置突发供热事故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接到供热应急办公室通知后,应立即调动人员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现场指挥部要同时做好现场控制、紧急处置、人员疏散、秩序维护等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2.扩大应急
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特大、重大突发供热事故时,由镇区应急领导组经应急办公室报请应急委员会批准。
3.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处置完毕,伤亡人员得到救治和安排,现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后,现场指挥部向应急委员会报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经批准后退出应急状态。
应急处置结束后,根据事故的不同应急处置级别成立相应的事故调查工作组,组织专家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预测事故的后果,并将事故应急处置的报告报县应急办公室。
加强对各成员单位用于应急救援工作机械设备、运输车辆设施的日常维护,并责成专人负责,确保险情来临时,及时调拨和有效投入使用,不得出现救援设备损坏和空缺而影响救援工作的情况。
各应急救援单位在县供热应急办公室的指挥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考查应急救援工作机制运作是否协调、有效。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指挥失职,工作失职,影响抢险救援工作,造成重大损失者,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造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首站在设计时,水处理设备有一个20立方米的软水箱和一个20立方米的除氧水箱,共计可储水40立方米。如果超过24小时供水还未恢复,可采取紧急措施,用消防车或洒水车紧急调水,保证管网的安全运行。
当管网发生渗漏、焊缝开裂等故障时的应急措施:当主管网出现渗漏,出动抢修人员,找出渗漏点,以人工、机械相互配合挖出渗漏点。同时,以全新的“堵漏技术”,在不用焊接、不怕见水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处理完毕,仅障供热安全。
电器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措施:根据电器设备的工艺特点,准备各种备品备件及电器设备,同时要与电器经销商达成协议,随时提供电器元件与电器设备。遇有电器故障,危急安全生产,立即向广大用户说明原因,协助用户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暖防冻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并尽快恢复生产。
近期2018年~2020年,远期可展望至2030年。
洪洞县赵城镇镇区,规划总供热面积为100万m2。
(1)新建一座供热首站,供热规模按100万平方米进行设计,征地、厂房及辅助车间建设一次完成。
(2)建设配套供热管网工程
(3)规划“集中供热采暖面积100万㎡,供热负荷50MW”所需建设的热力站。
稳步推进用热商品化、供热社会化,逐步建立符合洪洞县赵城镇实际情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供热新体制。本规划的实施,将给镇区的发展锦上添花,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1、设立政府专门机构管理、指导、监督供热规划的实施;
2、建立以供热首站为主的供热体系;
3、加强洪洞县赵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1、本规划有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两部分组成。
2、本规划自批准日起实施。
3、新建的集中供热项目必须按照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实施。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洪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2000921号 网站标识码:1410240020
联系电话:0357-6222148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洪洞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